大业八年,大隋皇帝杨广所发动的第一次高丽战争以一种虎头蛇尾似的方式结束了。
九支大军共二十余万人渡过鸭渌水向高丽都城平壤进发,在渡萨水时,因为粮食断绝而不得不仓惶撤军,隋军军心瓦解,大军溃败,士兵们各自逃生,渡辽河时的九路大军,共计三十万五千人,最后逃回军营仅两千七百人,其余士兵除了战死之外,全部逃亡。
不仅是作战之军逃亡,驻扎在辽水以东的近七十万大军中也爆发了严重的疫病,病死者十之三四,杨广在无比震怒后,最终也无可奈何,将九路大军主帅全部拘押,下旨班师,结束了第一次高丽战争。
耗时一年半准备,几乎耗尽了大半国力,死亡数百万人的战争,最后仅仅只占据了辽水东岸的几座城池,就这样近乎草率地匆匆结束了。
一百一十万大军出征高丽,最后撤回到涿郡时,只剩下五十万,损失了六十万人,这是一笔难以算清的糊涂帐,多少人战死、多少人逃亡、多少人病死,谁也说不清楚,但结局却是明摆着,不能因为占领辽东城便可改变,隋军东征高丽失败了。
隋军大败,震惊天下,杨广也知道无法向天下人交代,他以受降使违背他的旨意为由,下令将尚书右丞刘士龙斩首,以谢罪天下,同时将战败的罪责推到于仲文身上,于仲文身为主帅,懈怠不力,以致隋军大败,下旨罢免他的一切官职爵位,收监关押,于仲文悲愤成疾,不久便病死。
临朔宫内,杨广背着手在御书中来回踱步,他有些心烦意乱,他的策略只能说成功了一半,依然有五十万人跟他撤回了涿郡,而且大部分都是关陇贵族子弟率领的军队,这令他心中极为恼火。
另一方面,高丽之战的失败也极大地削了他的颜面,使他感到十分难堪,虽然他有心理准备,但事情真的发生时,这种失败的压力还是让他有点难以承受,杨广对自己的所拟定策略也开始有些动摇了,利用高丽之战来削弱关陇贵族的策略是否得不偿失?
“陛下,杨总管来了。”门口传来宦官的禀报。
杨元庆的到来令他精神一振,现在他急需有一个人来替他分忧,他尽管更相信宇文述一点,但宇文述的眼光和思略都不如杨元庆,这个时候,他还是更需要杨元庆。
“宣他觐见!”
片刻,杨元庆匆匆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臣杨元庆参见陛下!”
“杨爱卿免礼。”
此时杨元庆的出现使杨广心中感到格外亲切,他虽然对杨元庆这个人不是很信任,但他却非常信任杨元庆的能力,他交给杨元庆的任何事情,杨元庆都没有让自己失望,正是这种‘杨元庆从无失败’的心理暗示,使杨广在潜意识里对杨元庆有了一丝依赖,这种依赖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杨广立刻对旁边宦官吩咐道:“赐座!”
一名宦官端来一只软薄的坐垫,替杨元庆铺好。
“谢陛下赐座。”
杨元庆行一礼,坐了下来,他欠身笑道:“见到陛下平安归来,臣不胜欣喜。”
杨元庆这句话说得很诚恳,令杨广心中感到一丝暖意,他微微一叹,“朕也没有想到这场战役输得如此之惨,如此狼狈,令朕难以向天下人交代。”
杨元庆很理解杨广此时的心情,患得患失,那种既实现了计划但丢尽了颜面的纠结,他也知道杨广找自己来,就是希望自己替他解开这个结。
杨元庆笑了一笑,“恕臣直言,其实臣在五月时便已经意识到这次高丽之战很可能要失败。”
杨广一愣,“爱卿这是何意?”
“陛下,五月时有大量民夫南逃,很多人都患了疫病,臣便知道辽东爆发了疫病,臣便意识到,这场辽东战役恐怕凶多吉少,自古以来,没有哪场战役在爆发疫病的情况下能获胜,臣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一点,这就像开皇十八年先帝征高丽虽失败,却没有人抱怨先帝一样。”
杨元庆的一席话,就像在杨广心中搬开了一块沉重的大石,杨广的心顿时轻松了很多,是啊!疫病爆发,又岂是他杨广所能控制,这场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疫病。
杨广赞许地笑道:“杨爱卿说得不错,而且做得也很好,疫病防治得力,使幽州没有被疫病侵害,朕一定要好好嘉奖爱卿,并要让天下人知道你的功绩。”
“多谢陛下!“
杨元庆能感受到杨广心中的愉快,知道杨广已经解开了心中的纠结,杨元庆又笑着劝他道:“陛下,仅微臣和陛下知道这个原因还不够,必须要让天下人都了解高丽战败的真正原因是疫病。”
杨广点点头,“爱卿说得有道理,朕打算下诏书,将这个原因颁布天下。”
“臣有个建议,不如选一些能言善说的大臣和军士组成一个宣讲团,让他们巡游天下,去各郡县的官学讲演,讲述这次高丽战争的始末,讲述高丽对大隋的威胁,让天下人明白攻打高丽的必要,同时又能切身感受到疫病的惨烈,臣相信这样做,一定会让天下人理解,为何要发动高丽之战,也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是陛下的责任,而是和开皇十八年一样,病魔肆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